三问报时+双秒追针计时+陀飞轮
江诗丹顿全新推出 Les Cabinotiers 阁楼工匠双重时光超卓复杂功能镂雕腕表,结合尖端技术研发成果及对制表材质的前卫探索,将“三问报时”、“双秒追针计时”和“陀飞轮”这三项经典复杂功能汇集于一身,搭载由696个零件组成的新款 2757 S 机芯。这款直径45毫米的18K 5N粉红金腕表新作以精妙绝伦的机械制表技艺,生动演绎丈量时间的艺术。
01
革新传统技艺
双追针计时装置最早问世于1831年,最初采用单根追针的设计,1838年推出双针设计,随即被引入计时怀表中。
江诗丹顿在报时表领域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其中,可按需鸣报小时、刻钟和分钟的三问报时功能,一直是品牌逾两个世纪制表积淀中的核心专长之一。据品牌历史文献记载,江诗丹顿的首枚问表作品可追溯至1806年,是一枚金质二问报时怀表。自此,江诗丹顿不断精进报时表和问表的研制技艺。自此,江诗丹顿不断精进报时表和问表的研制技艺。1827年,品牌推出首枚兼具大、小自鸣功能的时计;1940年代初,参考编号4261问世,将三问报时装置巧妙收纳于厚度仅3.28毫米的机芯中;
此外,江诗丹顿对陀飞轮的探索也几经沿革。陀飞轮装置可抵消地心引力对于走时精度的影响,显著提高等时性。品牌历史档案中,有关陀飞轮时计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901年,一位巴黎客户要求定制一枚搭载陀飞轮调节装置的复杂功能时计。此后一个多世纪,品牌制表师不断革新技艺,其中的一项瞩目成就便是研制出多轴陀飞轮结构。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包括配备双轴陀飞轮和球形游丝的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浑天仪式陀飞轮腕表,以及搭载三轴陀飞轮的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The Berkley超卓复杂功能怀表。
02
向心型报时调速器与球形游丝
尽管已有多款精妙绝伦的怀表作品搭载融汇计时、三问报时与陀飞轮装置的机芯,但这一复杂功能组合在腕表中尚属罕见。2022年,江诗丹顿克服诸多挑战,推出2757机芯,搭载于一枚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孤品腕表中,以独到的原创巧思将三大复杂功能罕见地融汇于一体。此次,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部门制表大师为新款腕表研制出2757机芯的新一代版本,配备球形游丝,进一步提升等时性。此枚独一无二的时计采用镂雕表盘设计,充分展露出机芯的精密美感和复杂构造。
初代2757机芯中增设的双秒追针计时组件夹板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各部件布局更加紧凑,配合更高效。除了纤薄机芯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外,全新材质亦得以应用。传动轮系的部分齿轮或以钛金属制成,或表面经过镍磷合金电镀处理,并采用江诗丹顿独家的齿形设计,使齿轮啮合更加紧密,避免秒针启动时的颤针现象。经过深入研究,计时秒针采用兼具坚固特性和超轻质地铝材质打造;其中一根追针叉杆及隔离器则采用无需润滑的超轻硅材质制成。由于零件的重量及机械摩擦减少,发条盒的能量损失降低,使得腕表即使在启动计时功能的情况下,仍能保证长达50小时的动力储存,动储状态通过表背的指示器显示。
2757 S机芯中的三问报时机制同样融汇了江诗丹顿的技艺创新成果,其中包括精巧的飞行报时调速器。这一装置中的两个飞行砝码采用独特造型设计,借助相对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对调速器旋转轴进行制动,确保报时机制的发条动力在陀飞轮调节下均匀释放。当调速器旋转时,砝码的一端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转动,另一端则利用向心力,对中央旋转轴产生制动作用,使旋转速度更稳定,报时节奏更加平稳。调速器可以精准调节报时节奏和报时音序的持续时长,且运行过程中完全静音,确保腕表鸣音纯澈清晰,没有机械噪音干扰。6点位的陀飞轮配备球形游丝。这一别致的造型,使游丝能够以同心方式展缩,从而提升等时性。醒目的陀飞轮框架设计灵感源自品牌马耳他十字标识,以手工倒角板桥牢牢固定,每分钟旋转一圈,轴心上的指针作为小秒针指示。
得益于每小时18,000次的机芯振动频率,腕表计时功能可精确至1/5秒,由两根中央秒针通过表盘外缘的轨道式分钟刻度指示,2点位还设有30分钟计时盘。考虑到短时计时功能对走时精度要求极高,江诗丹顿制表师为机芯配备了双导柱轮,分别用于计时和双追针计时基础计时功能由2点位的单按钮控制,包括启动、停止及重置;4点位的按钮则用于启动和重置双秒追针计时功能。按下4点位的按钮后,追针秒针停止走动,即可记录下这一段时长;再次按下按钮后,追针秒针立即追上持续转动的计时秒针,继续计时。
03
高级钟表的装饰打磨技艺
全新腕表中的标志性美学元素当属透明蓝宝石水晶表盘,厚度仅0.5毫米的盘面上汇集了多种精巧复杂的装饰打磨工艺。蓝宝石水晶小表盘的表面采用抛光打磨与磨砂交替处理,外圈的5N粉红金圆环通过在背面采用金属喷镀工艺制成;时标经以灰色NAC电镀处理,计时刻度则采用手工雕刻并填色。30分钟计时盘上的指针和两根计时秒针均以PVD镀层铝金属制成,浓郁的橄榄绿色调巧妙呼应绿色鳄鱼皮表带,与45毫米表壳的粉红金色调相映成趣。透过蓝宝石水晶表盘和底盖,可欣赏到机芯零件上精湛的手工装饰打磨工艺,为精密运转的机械部件更添迷人美感。倒角、抛光打磨、缎面拉丝、粒纹装饰、圆形粒纹打磨、手工雕刻以及喷砂处理等工艺的交替运用,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透明表盘之下,精致的装饰打磨细节清晰可见。镂雕板桥的翼面予以手工直纹和倒角打磨,表面经圆形缎光装饰。轮组的轴杆同样采用倒角打磨,齿轮则经过滚压和打磨抛光,这一工序极为精细,其中钛金属齿轮更需采用特殊工具进行加工。板桥及主夹板经以黑色NAC电镀处理,与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活动部件形成鲜明对比。
表背一侧采用品牌制表师独创细节装饰。黑色板桥表面采用镂雕设计,并经手工喷砂装饰,呈现极为精细的粒纹质感,顶部凹槽则做镜面抛光处理。固定宝石和螺钉的手工倒角凹槽同样经过镜面抛光。黑色板桥与其抛光边缘和金色活动部件形成撞色效果,更突显出机芯构造的建筑美感。报时调速器上雕刻醒目的“JMV”字样,致敬江诗丹顿创始人之一Jean-Marc Vacheron先生。固定调速器的半圆形板桥经过细致的手工圆角抛光处理,历时8小时才打磨完成。秉承对于细节的入微关注,机芯零件的装饰打磨工序耗时足足达到组装和装壳工序的两倍。延续18世纪“阁楼工匠(cabinotiers)”制表传统,腕表仅由一位主制表师全程负责机芯各部件的装饰打磨、组装、调校及装壳,为江诗丹顿致力于制表技艺永续传承的承诺写下生动注脚。
04
与江诗丹顿风格及传承总监CHRISTIAN SELMONI先生对谈
Q:为何腕表零部件装饰打磨所需的时间,竟然达到机芯组装和调校工序的两倍之多?
A:这是因为腕表的美学价值与机械性能同等重要。机芯的每一个零件经加工成型后,都必须经过手工重新修整和打磨,确保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其中,倒角打磨、圆角抛光等工序尤为耗时。此外,板桥表面还需进行手工喷砂处理,边缘则经过悉心抛光。在这一过程中,工匠必须保证每一个动作精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差池。正是秉承对入微细节的执着追求,才得以在各零部件的表面实现超出传统高级钟表标准的装饰打磨效果。2757机芯共包含696个零件,由此不难想象各项复杂功能中蕴含的精深技艺,以及装饰打磨任务的繁重。在制表臻途上,江诗丹顿从未停止对美学的极致探索。
点击下图 加入「表态网读者沙龙」
热丰网-个人配资平台-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厦门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